站内搜索:
加强特色技能实训推进“产教融合”实施
来源:民盟市委会 日期:2019-01-08 08:51:26
    加强“产教融合”发展现代职业教育,需要整合利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,搭建集聚发展平台。当前,依托各级各类工业园区,吸引行业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区域职业教育实训产业园,加强加强特色技能实训,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学校“围墙”,促进“产教融合”深入实施。
    一、推进“产教融合”需要“特色技能实训产业园”。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。调研发现,各地职业技能实训条件不足,职业院校实训楼大都老旧,主要通过实训功能室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践的场所,由于实习工位不足,导致实训课时欠缺,不能为学生较好模拟真实职业环境。在开展订单培训、定向培养和探索企业现代学徒制培训中,实践特色不够,难以实现出校与入厂的“无缝对接”。而探索建设“特色技能实训产业园”,有助于搭建厂校衔接平台,提高职教质量。
    二、注重融合创新规划“特色技能实训产业园”。引导和鼓励各地依托园区科学规划特色技能实训产业园,明确“产教互动、职教改革、技能培训”的目标定位,实现“园、产、教、景”深度融合发展。一是在规划上实现“教景融合”。学习贵州大力发展“清镇职教城”的经验,在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和建设过程中,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,强化公共服务功能的统筹,构建生态景观良好、服务体系完善的园区建设与生态共生共荣的良好局面。二是在功能上实现“园教融合”。以特色产业园区用地为核心,布局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,建设商业服务业、公共服务设施,以产业园的建设带动区域服务能力整体增强。三是在实训上实现“产教融合”。面向服务实体经济,建设集实践教学、技能鉴定为一体,为高职学校、技师学院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的公共实训中心,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、鉴定、交流、保障体系。针对市场、企业需求开展技能实训、人才储备和就业指引,在园区实施“职教一人、就业一个、脱贫一家”的职教精准扶贫计划,发挥产业园的教育扶贫功能。
    三、多方协作合力打造“特色技能实训产业园”。一是整合资源多方投入。加强政府、院校和企业的三方协作,由政府出资新建实训产业园办公综合楼、实训车间及教学和生活配套设施;教学和培训所需的教育教学设备,由职业院校购置或整合现有设备资源;在组织教学和培训过程中,由委托培训的企业负责产业园运营资金保障。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共建。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,以学校的技术力量及专业品牌效应,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实训产业园建设,在培养职校生的同时,还可以开展各种层次的社会培训,为各类产业园、各行业培养实用人才。三是完善实训教学体系。由入园开展实训的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和技术支撑,负责实训规划和课业建设、培训方案制订、学生实习及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,承担学生技能培养的义务,推进实践教学改革,确保实践教学质量。
    四、出台激励政策扶持“特色技能实训产业园”。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深化“产教融合”校企合作管理机构,统筹协调“特色技能实训产业园”的建设和管理,建立起政校企“责任共担、人才共育、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”的合作机制。一是出台落实“产教融合”深化校企合作激励政策,促进特色技能实训产业园良性发展。严格落实湖北省《关于支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》,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,支持学校和社会力量加强校企合作。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,吸引、鼓励、支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来实训产业园创办公司,即时开设具有前瞻性的培训和实践项目,将科技成果落到实训产业园孵化,推动实训产业园实施对接产业研发的最前端,满足技术创新集成不同阶段的技能人才需求。二是引导和扶持更多龙头企业入园开展校企联合、产学研结合的校外合作办学。在实训产业园共建产品开发中心、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创业教育实践和“双创”平台等,有效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。三是引导和鼓励中职学生、本地企业进入实训产业园开展技能实训。实施职业教育外聘教师资助计划,保障实训耗材经费。加强园区和入园实训企业的深度合作,通过在实训产业园探索完善校企联合招生、联合培养的“现代学徒制”育人模式,促进职业院校错位发展、特色发展,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 
 
版权所有:中共荆门市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:荆门市电子政务运行维护中心
电话:0724-2378385 网站访问量: